“如果我們不是在跟別人比名比利,而只是在為自己找心靈安適所在,那么連‘平庸’這個詞都不太有意義了?!接埂歉鷦e人比,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。
“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,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,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,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,而是因為,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(quán)利,選擇有意義、有時間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謀生。
“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,你就有成就感。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,不剝奪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嚴。成就感和尊嚴,給你快樂?!?/span>
這段文字來自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這本書的全名叫做《親愛的安德烈: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》,收錄了龍應(yīng)臺與其長子安德烈3年間的往來書信,作者自然是署了他們兩人的名字。在序言里龍應(yīng)臺講述了這些書信的緣起,越過八卦,我們從書中知道龍應(yīng)臺在德國建立過家庭,育有兩子:安德烈和菲利普,其子都是德國人,生活在一個富庶的小鎮(zhèn)克倫堡。在安德烈14歲、菲利普10歲那年,龍應(yīng)臺離開了歐洲,到了香港工作,菲利普在香港念中學(xué)。從安德烈的14歲到18歲,龍應(yīng)臺在與長子的溝通交往過程中感到焦慮和失控,為了放空自己,重新認識18歲的安德烈,龍應(yīng)臺提出與安德烈以書信對話的形式合著一個專欄,雖然是母子間的對話,但由于觸及價值觀、文化、自我認同、成長、面對挫折、道德與責任、政見和世界觀等人性議題,引發(fā)了各地讀者的熱議。這個專欄堅持了3年,最后集結(jié)成書。以下是書中的一些文字:
一、差異:
我們之間的異議和情緒,也都被釋放了出來,浮上了表面。
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,你得從頭學(xué)起。你得放空自己。
他對我嘲笑有加,我對他認真研究。
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態(tài)度,也出現(xiàn)對比。
在寫作的過程里,我們?nèi)松軐W(xué)的差異被凸顯了:他把寫作當“玩”,我把寫作當“事”。
跟父母無法溝通;雖然心里有愛,但是愛,凍結(jié)在經(jīng)年累月的沉默里,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,沒有紗布可綁。
二、價值觀:
一個被長年過度灌食某種飼料的人,見到飼料都想吐。我們都被灌得撐了,被剝奪的,就是一份本來可以自自然然、單單純純的鄉(xiāng)土之愛,純潔而珍貴的群體歸屬感。它一經(jīng)操弄就會變形。
你認為美麗的熱帶魚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嗎?或者,你要挑釁地說,這是一個無謂的問題,因為熱帶魚只為自己而活?
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成長,你們這一代“定錨”的價值是什么?終極的關(guān)懷是什么?
網(wǎng)絡(luò)讓你們擁有廣泛的知識,富裕使你們精通物質(zhì)的享受,同時具備藝術(shù)和美的熏陶。
生活藝術(shù),更應(yīng)該是一種內(nèi)化的氣質(zhì)吧?它應(yīng)該像呼吸,像不自覺的舉手投足。我強烈地感覺自己對生活藝術(shù)的笨拙;漁村的貧乏,造成我美的貧乏。
二三十年代是“失落的一代”,四十年代的戰(zhàn)爭的一代,五十年代是“beatniks”,六十年代是嬉皮,七十年代是“funkies”,八十年代是“punk”(還有嘻哈),就是年代是“rap”,而我們是什么?
三、沖突與挫折:
你怎么處理沖突?對于自己不能茍同的人,當他偏偏是掌握你成績的老師時,你怎么面對?從你上小學(xué)起,我就一路思考過這個難題:我希望我的孩子敢為自己的價值信仰去挑戰(zhàn)權(quán)威,但有些權(quán)威可能倒過來傷害你,所以我應(yīng)該怎么教我的孩子“威武不能屈”而同時又懂得保護自己不受傷害?這可能嗎?那天,一面吃炸醬面,一面我是這么告訴十五歲的菲利普的:你將來會碰到很多你不欣賞、不贊成的人,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。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、同事,或部屬,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(lǐng)導(dǎo)。你必須每一次都做出決定:是與他決裂、抗爭,還是妥協(xié)、接受??範?,值不值得?妥協(xié),安不安心?在信仰和現(xiàn)實之間,很艱難地找出一條路來。你要自己找出來。
你應(yīng)該跟這個你喜歡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?我大概不必告訴你,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訴你。我愿意和你分享我自己的“心得報告”,那就是,人生像條大河,可能風景清麗,更可能驚濤駭浪。你需要的伴侶,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,淺酌低唱兩岸風光,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。換句話說,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(yīng)付的驚濤駭浪。可是,我不能不意識到,我的任何話,一定都是廢話……對美的迷戀可以打敗任何智者自以為是的心得報告。我只能讓你跌倒,看著你跌倒,只能希望你會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,希望陽光照過來,照亮你藏著憂傷的心,照亮你眼前看不見盡頭的路。